项目任务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执行方案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30日]  [点击数:]

一、建设基础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2002年,经过十几年来的建设,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形成了校企联合“2+1”及“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实施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企业实习1年,强调德能并重,学以致用,以德为先。从2015年开始招收国际邮轮订单班,实施校企联合招生,学生入学前和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企业负责顶岗实习和就业,学生在校2年期间,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教学和实训。

()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均为“双师素质”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硕士学位教师6人。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

专业目前拥有旅游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专业机房,实训设备齐全,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与河北远洋集团、唐山华辰旅行社、唐山天行健旅行社、唐山光大旅行社、凤凰旅行社、北京大成路九号、北京宝辰酒店、北京大成路九号酒店、北京法官进修学院酒店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在校学生多次在唐山市导游大赛、河北省导游大赛中获奖,2010-2012顶岗实习学生连续三年为全国两会服务。2011-2015共毕业旅游专业学生240人,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7%,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单位满意率为96%。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知名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2.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酒店管理、邮轮服务、航空服务等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

    3.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整个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

    5.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学院职业教育创新行动发展计划,加大专业投入,扩建模拟导游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唐山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7.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建设。按照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调动和发挥企业在合作中的主动性和社会责任主体意识,探索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二、建设内容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

河北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 2014年河北省旅游业进一步加快结构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50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

    2014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7053亿元,目前我国旅游直接就业约1500万人,加上间接就业总量约8850万人,约占全部就业的11%。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市场规模超过60亿人次,居民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旅游总消费额将超过11万亿元。

中国旅游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大众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唐山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唐山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处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与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交通便利,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随着唐山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唐山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唐山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唐山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有清东陵,遵化万佛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滦州古城、运河唐人街、抗震纪念广场,唐山抗震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曹雪芹文化园,景忠山,乐亭国际旅游岛,独特的水下长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特别多优秀的旅游景点,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给唐山带来的发展机遇,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3.专业定位

本专业坚持“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京津冀,融入环渤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旅游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胜任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具有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重点建设内容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唐山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立“模块化”教学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邮轮、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未来三年,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国际邮轮方向)、旅游管理(航空服务方向)、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三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旅游管理建设专业共享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群内相关专业起到辐射与带动作用。经过3年的专业群建设,与酒店管理、邮轮服务、航空服务、高铁服务等专业共享开放式实训环境,共享“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与实践”网络学习平台。

3.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依据企业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依据企业岗位规范,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规范,重点将《旅游英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服务礼仪》5门课程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加强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到企业锻炼机制,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2)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内建立数字旅游实训中心,利用多媒体互动式视频教学软件,提供行业认知、职业环境、旅游过程情景仿真体验,通过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半环绕式展示屏多媒体设施实现旅游环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训练学生的导游技能,为学生掌握弘扬唐山的旅游文化做出贡献。

建设校内旅行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家旅行社,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为学生、班级开展旅游等提供组团和导游等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充实礼仪实训室和形体训练室,为满足旅游和酒店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的要求提供校内实训基地。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习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努力。与河北远洋集团、中航国铁教育集团签订订单合作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岗位供学生选择,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6.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择业提供服务

依托学院企业服务平台和现有的其它专业,建立唐山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第二次择业前的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2)为唐山本地游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已有师资力量,为唐山本地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地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唐山本地旅游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唐山本地旅游的影响力,实现本地旅游企业与社会的融合。

7.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建设

1)综合考察,选择行业标杆

选择在经营与管理方面处于整个旅游业领先水平的标杆单体企业或集团合作,将标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标杆企业的管理人才引入到课堂中,借力标杆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引入标杆企业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胜任旅游业的用人需求,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结合课程,弹性安排校企合作时间

将校企合作实践穿插在教学中,以课程教学为主导,结合实际课程,将实践课程搬到旅行社或酒店的实际经营管理环境中,将课程内容很好的融合到校企合作中。

    (3)课堂入企,专兼教师结合

将学校的教师资源与企业的专家资源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将课堂搬到企业,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为蓝本实施教学,学校的专任教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理论知识的教学,旅行社或酒店的专家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操与管理技能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4)教师挂职,培养双师素质

教师到行业企业中挂职锻炼,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行业经验。采取每学期抽调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推广工作,在项目研发和推广中丰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

()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系主要领导和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全体专业教师组成。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作具体分工与落实。

    2.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3.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由院长签字后方可支配。仪器设备按照唐山市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制定建设项目所需费用计划表,按项目建设进度表使用。

4.系给予政策倾斜,确保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由系协调,系和项目组成员落实解决,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四)预期成效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不断完善。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可进一步推动唐山及周边地区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

2.专业群不断扩大,订单培养方向、培养人数不断增加。成立国际邮轮、高铁服务、航空服务订单班。

    3.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旅游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胜任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具有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推动京津冀旅游业发展。

    4.“双师”专业教学团队、优质核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内实训基地,将在唐山旅游职业教育及周边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5.唐山旅游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力推动唐山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推动唐山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四、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见下表)

序号

工作任务

201612

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712

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812

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责任单位

XM-1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1.申请立项数字旅游服务中心,校内旅行社立项工作,完成初始建设工作。2.新建校外实习基地1个。3. 完成国际邮轮服务方向订单班建设,计划招生80人。4. 推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人选。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次。校外兼职教师总量达到3人。5. 完成旅游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初步构建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完成国际邮轮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立项1门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启动2门核心课教材编写。6. 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人数80人,旅游咨询服务次数20次。7.校企合作单位到达5个。

1. 初步完成数字旅游服务中心、校内旅行社基本设施,对校内学生开放实训、实习。2.新建校外实习基地2个。3.加强国际邮轮服务方向订单班建设,计划招生80人,完成航空服务方向订单班建设,计划招生40人。4. 确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人选,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次,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2名。外兼职教师总量达到8人。5. 构建完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并在16级中实施,完善旅游管理(国际邮轮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合作,完成航空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新立项2门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2门课程教材编写。6. 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人数100人,旅游咨询服务次数20次。7.校企合作单位到达7个。

1.完成数字旅游服务中心、校内旅行社各项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并投入使用,对社会开放运营。2.新建校外实习基地2个。3. 完成高铁服务方向订单班建设,计划招生40人,国际邮轮服务方向、航空服务方向订单班各计划招生80人。4. 完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培养工作。多渠道培养教师4次,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1人。5. 完善旅游管理(国际邮轮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完成高铁服务方向课程体系建设。3门校精品在线开放程建设完成,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全部计划课程的教材编写。6. 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人数150人,旅游咨询服务次数20次。7.校企合作单位到达8个。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招生热线:2368333 2368555

学院办公室:0315-2368885 (传真:2368609)

学院地址:唐山市丰南区正泰街29号

  唐山职院官微